源远流长
1963年,香港中文大学在崇基学院、新亚书院和联合书院三所院校的基础上宣告成立,以“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为使命,确立“博文约礼”为校训,提倡德智并重的全人教育。
香港中文大学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六十年代从书院到大学,开辟新天地;七、八十年代改制发展,稳步成长;九十年代、千禧年前后,香港中文大学持续扩大学术影响力,开创了全港大学录取内地学生的先河,与内地院校的合作也更趋深入广泛。 在此之后,香港中文大学亦决定再进一步,把创校以来一直秉持的“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教育理念,移植至祖国内地。
2009年年底,香港中文大学校董会成立专责小组,在维持与香港中文大学课程同等质量的前提下,探讨在内地成立一所新大学的可行性。几经研究及磋商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于2014年3月获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
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订教育合作备忘录,表达双方的意向,建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教育部批准筹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正式动工建设。
大学举行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扬生教授获聘任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任校长。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去筹成功,获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大学传承香港中文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学术体系,在深圳龙岗落地生根,首批设立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三个学院。
大学首次启动招生,面向全国17个省、直辖市招收300多名本科生。其中,在广东实行综合评价测试。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行首届本科生入学典礼。
第五届世界大学联盟校长圆桌会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召开,主题为:兼顾全球与本土: 中国与世界高等教育改革进程。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批书院——逸夫书院、学勤书院、思廷书院相继成立。
首届硕士生毕业,这是第一批从港中大(深圳)校园毕业的学子。
两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同日落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别是由 2013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里耶 • 瓦谢尔教授领衔的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以及由 2012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布莱恩 • 科比尔卡教授领衔的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100万平方米的一期新校园落成,正式投入使用。
祥波书院举行成立仪式,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林郑月娥女士出席见证。
大学迎来首届本科毕业生,这是大学招收的首批学生,悉心培育四载,终迎教育硕果。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牵头组建的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获深圳市基础研究机构建设授牌。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国际合作伙伴数量突破百所,国际影响力和海外知名度不断提升。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所直属附属医院——深圳吉华医院正式动工建设。
数据科学学院成立,培养跨学科人才,应对数据时代之挑战。
大学迎来首批博士毕业生。
音乐学院正式揭牌成立,为深圳重点建设的“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一。
医学院正式成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成为国内第一所目前也是唯一的一所举办临床医学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行第一届荣誉院士颁授仪式。第一届荣誉院士衔分别授予: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刘遵义教授、鸿荣源集团董事长赖海民先生、正中集团董事长邓学勤先生以及前岁宝集团董事局主席杨祥波先生。
道扬书院正式成立。
音乐学院项目正式动工建设。
香港中文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联合设立2+2本科学位课程,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让学生于深港两地校园修读双主修本科课程的项目。
与深圳市人民政府、香港中文大学签署三方协议,进一步深化港深合作发展。
医学院项目正式动工建设。
第七书院成立,是大学首个研究生书院。
二期校园工程全部完成,正式交付大学使用。一二期校园加上正在建设中的医学院、音乐学院,总建筑面积达到133万平方米。
厚含书院正式成立。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迎来建校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