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4月12日19:30,由深圳市龙岗区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资助的“绽放时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音乐季”特邀民族音乐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张伯瑜教授带来《中国传统工尺谱及其润唱》主题讲座,并进行现场直播,共同庆祝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校十周年。
工尺谱是中国传统记谱法之一,因用“上、尺、工、凡、六、五、乙”汉字或其简化符号记录音高,故称为“工尺谱”,在中国古代和近代广泛应用于各类传统音乐之中。其一大特点是在乐谱应用于表演之时,需要对其进行“润唱”,以将旋律完善,也因此形成一曲多变的情况,流传越广,变体越多,成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一大特色。
本次讲座中,张伯瑜教授将分享工尺谱的历史源流与发展,讲解润唱对乐谱流传、变体的影响解析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方式和内在的理论构架,并就昆曲和民间器乐工尺谱进行润唱实践。
绽放时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音乐季
中国传统工尺谱及其润唱
【主讲人】
张伯瑜教授
【时间】
2024年4月12日(周五)19:30
【地点】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
教学楼102阶梯教室
深圳市龙岗区龙飞大道501号
免票入场
校外观众请扫描二维码报名
【线上直播】
本场讲座将于以下平台同步开启线上直播
绽放时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音乐季
由深圳市龙岗区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资助
【主讲人简介】
张伯瑜
张伯瑜,男,生于 1958 年,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教授。1982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1年留学芬兰, 获博士学位。1998年8月回国任教。2000-2001年获福特基金会亚洲研究项目前往印度访学;2005-2006年获富布赖特基金前往美国Wesleyan大学访学。2002-2010年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2014-2019年任中央音乐学院“非遗”保护研究中心主任。
张伯瑜教授曾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社科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国家出版基金。发表论文150余篇,专著、译著十余部。
他曾任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人文学院学术顾问,现任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副会长。曾获中央音乐学院优秀教师、教育部等六部委留学归国人员个人成就奖、国务院国家特殊津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第六次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中国青年报全国孝文比赛一等奖、中国音乐家协会金钟奖优秀理论成果奖、大学版协优秀理论成果一等奖、第一届中国文艺评论“啄木鸟”杯优秀作品、教育部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新绎杯”优秀音乐理论评论家称号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