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采访

2023-09-04
专题采访

乘风破浪迎来新局面:粤港澳大湾区的使命、机遇与未来 ——专访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

林郑月娥,大紫荆勋章获得者,毕业于嘉诺撒圣方济各书院,其后升读香港大学,1980年取得社会科学学士学位,同年加入政府成为政务主任,并于2006年9月晋升为首长级甲一级政务官。2007年由公务员转为问责官员,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成立的发展局局长。2012年6月,国务院任命其为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2017年3月26日,当选为香港第五任行政长官;4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布国务院第678号令,任命林郑月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宣誓就职。2022年4月4日,林郑月娥宣布不会竞选连任;6月30日,林郑月娥五年任期完结,并为42年的公务生涯画上句号。

2023年5月24日,林郑月娥女士应邀到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为校内师生就《从二十大报告和两会精神看香港“一国两制”实践》作专题报告。上午,林郑月娥女士在校长徐扬生教授陪同下参观办学设施,考察科研平台,了解大学近几年的办学进展。她肯定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科研创新、企业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徐扬生校长向林郑月娥女士介绍港中大(深圳)办学进展

2018年3月,林郑月娥见证祥波书院成立仪式

2018年7月,林郑月娥参观大学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

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办学发展的重要见证人,林郑月娥女士已经是第四次来到这里。早在2012年,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的林郑月娥女士就出席了大学启动校区的开工仪式,并与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先生一起,在启动区图书馆前亲手栽种下一棵凤凰树,此后,这棵美丽的凤凰树见证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办学的全部历程;2018年3月,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林郑月娥女士出席了大学第四所书院祥波书院的成立典礼,并于同年参观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2020年,大学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在前海举行挂牌仪式,林郑月娥女士专门录制了视频致辞;2021年开学典礼,林郑特首通过视频为大学和新生送上期许和祝福,同年9月6日,时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率香港特区代表团访深,并在深港高层会晤暨深港合作会议签约及合作项目启动仪式上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揭牌。

林郑特首在任期间非常重视深港两地教育科研人才之间的交流合作,不遗余力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协作发展。她非常重视作为深港两地合作办学代表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发展,参与并见证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办学进程中每一个重大的进展与成就,长期关心和支持大学的发展。她曾表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成功标志着粤港两地合作的无限可行性。

此次在校参访期间,林郑月娥女士接受了大学校刊《神仙湖畔》杂志的专访,阐述了她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深刻见解,并表达了她对粤港澳大湾区青年的深切关心与殷切期望。

林郑月娥接受《神仙湖畔》杂志专访

 

香港迎来新局面、新未来

湾区融合发展更添活力

林郑月娥女士于2017年至2022年间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在其任内大力支持并深度参与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与融合。粤港澳大湾区包含了广东省辖九个地级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大湾区的建设是国家战略发展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

2017年7月1日,即林郑特首上任的日子,在习近平主席的见证下,粤港澳三地政府与国家发改委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从那天开始,三地政府和相关部委便开始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原则和思想,并着手制订相应的措施与政策。经过一年多的精细筹划,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该文件进一步提升了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也奠定了日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基本方向。而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对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身体力行,在她的努力与支持下,香港政府几乎所有的职能部门都与大湾区重要城市相应的部门构建起紧密的联系,从而使得粤港合作朝着更加全面且细化的方向迈进。

作为享誉国际的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在此背景之下,香港在大湾区融合发展中有着联通内外,提供发展动力的功能,如何更积极地用好粤港澳大湾区这个平台来增加香港的经济动能,并通过香港的国际地位引进海内外人才技术,把金融中心以及其他产业做大做强,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重要的一步。林太表示:“现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有九个内地的省辖地级市,对于金融服务有着较大的需求,香港充满活力的资本平台恰能提供所需的金融服务,为大湾区的发展注入活力。这一点,也正是‘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关键点;新冠疫情后,现在已经实现全面通关,我对大湾区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谈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目标,林郑月娥提到,大湾区的发展定位必须与国家整体发展一致,以大湾区创新开放的活力为国家的整体目标添砖加瓦。通过党二十大报告,我们可以具体地看到未来中国将如何从各个方面进行深度改革并发展成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社会。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支持香港发展 “八大中心”的新定位,即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商贸中心、亚太地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国际航空枢纽中心、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和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一国两制”为香港带来了独特的优势,粤港澳大湾区的平台又为香港带来了诸多的机遇,所以对于香港未来的期盼,就是根据国家的定位,结合香港的整体环境,具体来说,即是实现这“八大中心”的全面发展,为大湾区和国家做出贡献。

香港国安法公布实施三年来,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香港未来由治及兴的发展也有了明确的方向。林郑月娥充满信心地表示,只要利用好国家提供的平台,结合现有的优势,香港一定可以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国家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香港应用普通法,有着健全的法制、独立的司法权以及各项严谨的规管制度。只要在大湾区内实现货物、资金、人才及信息的自由且有序的流动,并构建强大的海内外联系,必定大有可为。在此基础上,香港可进一步发挥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金融中心、外来直接投资目的地、商品贸易枢纽等功能,并同时增强香港的科研、文艺等新产业。在未来国内大循环及国内国际双循环全新发展格局中,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的发展规划将香港置于重要战略地位。在自身的城建规划方面,香港正在开展东大屿人工岛填海,增加土地供应,以及建设将与深圳协同发展的北部都会区。

 

青年风华任在肩 逐梦湾区正当时

在谈及为大湾区制定纲要时,林太表示,大湾区城市群的国家定位应该是多元开放与科技创新,也是“一国两制”的新实践。香港在过去所取得的成功是基于社会的自由、开放、包容、多元。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以香港为代表,大湾区对于海内外的企业和人才应保持开放与热情的态度,任何人只要有兴趣来大湾区发展,愿意在大湾区学习、创业、就业,实现理想,就是大湾区的建设者。同时,林太对于来到大湾区的青年也寄予了厚望,希望每个在大湾区奋斗向上的年轻人能够为大湾区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香港来说,大湾区的融合也充分发掘了其发展潜力。香港只有1100平方公里的土地和730万的人口,紧缺的土地资源造成了香港发展过程中的很多限制。但是,大湾区拥有大约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超过8500万人口,为香港的发展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在大湾区这个大平台上,辅以政策与海内外市场的支持,香港在经济发展上的瓶颈将得到解决。大湾区经济总量高达1.9万亿美元,具有空前的消费潜力,香港融入大湾区之后,就获得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同时也拉动了内地的消费水平,为经济的全面复苏提供契机。例如一些产品的设计与买卖,对于服务的提供者而言,市场交易的对象就从700多万人跃升为8000多万人,再加上广阔的海外和大陆市场,这必然促进香港与内地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除此之外,粤港澳大湾区一些成功的先行先试的策略在未来有可能推广至全国,成为城市群建设的一个参考模板,在粤港澳大湾区有工作与建设经验的劳动者在未来全国的发展就会有一定优势。

在谈到香港与内地青年之间怎样更好沟通交流时,林太表示,香港回归祖国至今还不到30年,在此之前由于历史的原因,香港长期在另外一个制度系统里面成长与发展,因此,香港和内地在文化与制度上的差异导致两地青年在理念与思想上有一定差别,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青年人必须认识到香港是国家不可分离的部分,在“一国”的框架之中,受惠于国家的大力支持,保持了繁荣昌盛。所以香港的青年一代应该多认识、了解国家的发展,从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而她希望内地的年轻人也可以更全面深入地认识香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两地青年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并包容彼此文化的差异,互相交流、沟通。在这方面,粤港两地的政府都付出了许多努力。在香港,中学生有很多机会到内地去交流、考察、实习。同时,香港特区政府还在三年前推出了“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提供一些政策上的方便和工资上的补贴,借此来鼓励香港青年将目光从香港放大到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寻找更多的机遇。林太表示,香港与内地城市的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应该不会很长。两地青年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融为一体,不会再分谁是内地人、谁是香港人,而是共同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者。

 

十年奋斗薪火相传育国家栋梁

对于大湾区教育方面的合作,林郑月娥表示:“教育在任何地方都是很重要的,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经济、文化、政治在内的许多方面的发展都需要高端人才,所以各地政府都非常重视教育作为深度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在粤港澳大湾区,香港的高等教育具有一定优势。香港的五所大学位列世界百强,在基础研究、国际交流等方面表现出色,因此,大湾区的教育合作就是要充分推广这些大学成功的经验,在大湾区的内地城市开展合作办学,或者是在学术和科创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并强化合作,无论哪个方面对于整个大湾区建造人才高地和科技创新中心都大有裨益。”

明年恰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校十周年,作为深港两地合作办学的典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直积极探索粤港两地教育合作模式,并不断取得卓越成绩。林郑月娥女士多次访问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也十分关心大学过去十年取得的发展成就。她表示:“短短不到十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招收的学生水平、校园的建设、科技创新、与企业的合作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绩;应该可以说是两地合作办学的先行者,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时至今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正在不断完成当时赋予它的四个使命,也就是做粤港深度合作的重要示范;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基地,为国家培育人才;组建国际一流科研创新平台,支撑大湾区发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丰富“一国两制”的实践,发挥香港独特优势,贡献国家。”

最后,林太也祝福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同学都能够具有国际视野,对社会有承担,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国家未来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记者/丁凯伦(2022级 经管学院 思廷书院) 董楚珮(2021级 经管学院 学勤书院)

撰稿/丁凯伦(2022级 经管学院 思廷书院)

编辑/叶润博(2022级 金融工程 道扬书院)